朱Jingxu杰西
朱Jingxu杰西
教授及研究主任
  • : 519-661-2111
  • : 519-661-2441

化学与生化工程系
西方的大学
加拿大

教育

Eng。1982年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
1988年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传记

Jesse Zhu博士是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西安大略大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化工程系的杰出教授和加拿大研究主席。他也是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所院士和加拿大化学研究所院士。
朱博士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8年获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在荷兰壳牌研究公司和加拿大另一所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数年之后,他于1990年前往加拿大伦敦的西安大略大学,并于1999年迅速获得正教授职位。同年,他在他的大学建立了加拿大第一个粒子技术研究中心,并一直担任该中心的主任。该中心由15位教授组成,在广泛的粒子相关技术上进行大量的研究项目。2000年至2005年,他担任安大略省ORDCF超细粉体技术高级研究主席,由安大略省研究和创新部赞助。2004年,他成为加拿大政府设立的高级加拿大研究主席。
朱教授在粉末处理、流体-颗粒和多相流系统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他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方面的贡献体现在300多篇期刊论文、12项专利授权、85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下毕业。可观的研究经费和国际学术活动,如主持国际会议和在期刊编委会服务。目前,他在西方大学领导一个非常成功的加拿大粒子技术应用研究主席项目,有30-40名研究生,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工程师/助理,从事非常广泛的项目。除了基础研究,他还特别活跃于技术开发和转让,已获得20项专利,还有几项正在申请中。有些发明已经商业化了,或者正在被商业化的过程中。这些技术包括用于汽车和材料工业的超细粉末技术、用于制药片剂的干粉涂层技术、干粉吸入技术和用于高效废水处理的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颁发的三项主要奖项(合成原油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创新奖、班特尔设计与工业实践奖、以及学会最高奖项R.S. Jane奖)。曾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PSRI流态化讲座奖、加拿大总理杰出研究奖、加拿大安大略省专业工程师工程奖章,以及美国西安大略大学杰出教授和工程成就奖。

朱博士还主持和联合主持过几次国际会议。在加拿大,Zhu博士是1998年加拿大化学工程年度会议的技术项目主席,并担任2011年该会议的会议主席。他也经常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场合担任全体会议和主题演讲嘉宾。

研究的兴趣

多相流系统,我们发明了使用流态化和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高效处理废水的技术。

专业的活动:

  • 加拿大研究主席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加拿大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学院化学与生化工程系粒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出版物

  1. 王飞,朱军。静电喷涂过程中粒子轨迹的实验研究。粉末技术。, 150(1), 20-29, 2005。
  2. 程勇,朱建新,液固循环流化床流体动力学的CFD模拟与模拟,Can。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2):457 - 461,2005。
  3. 王涛,常军,吕平,朱军,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焦油裂解催化剂,能源与燃料,19(2),22-27,2005。
  4. 李志,朱建军,张超,超细粉末涂层系统的数值模拟,粉末技术。,(3): 1 - 7, 2005。
  5. 黄伟,闫安,朱军,不同高度循环流化床立管中固体颗粒的轴向分布和流动发展,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09,29(4):427 - 434。本月,化学。台北。36(3), 285 - 292。
  6. 闫A,Ball JS和朱J,提升管反应器的扩大效果(3) - 轴向和径向固体助焊剂分布和流动发展,Chem。Eng。J.,109(1-3),97-106,2005。
  7. 郑勇,朱建军,吴守尔等,三相流化床中低速向高速的过渡,化工学报,2000,20(3):429 - 434。Eng。&抛光工艺。, 28(9), 1010-1015, 2005。
  8. 严安,朱军,提升管反应器的放大效应-颗粒速度和流动的发展,艾喆,51(11),2956-2964,2005。
  9. 徐超,朱军,粘性颗粒流态化结块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机械振动的影响,化工学报。Eng。科学。, 60(23), 6529-6541, 2005。
  10. 朱建军,周志强,周志强,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分离,生物工程学报。Bioeng。92(4),427 - 437年,2005年。
  11. 林H-B,黄W-X,齐X-B,史云飞,朱建新。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粗颗粒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j .化学。Eng。中国大学学报,19(3),327-331,2005。
  12. 齐晓波,曾涛,黄文贤,朱建新,史云飞。循环流化床立管颗粒团簇内固含率的实验研究。四川大学学报,37(5),46-50,2005。
  13. 齐晓波,黄文祥,朱建新,石云飞。循环流化床立管发育区气固两相流固含率的关联与预测j .化学。Eng。中国大学学报,19(5),613-618,2005。
  14. 齐晓波,黄文祥,朱建新,石云飞。CFB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行为的相似性。j .化学。印第安纳州,Eng。, 56(11), 2096-2101, 2005。
  15. 李志,张超,朱军,“粉末静电喷涂工艺中粉末粒径对涂层效率和均匀性影响的数值研究”,Can。j .化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0(5):531 - 534。
  16. 徐超,朱军,“机械振动下细颗粒流化的参数研究”,粉末冶金技术。, 1(2), 1 - 4, 2006。
  17. 徐超,程勇,朱军,“声场中细颗粒的流态化及C/ a族颗粒的声波识别”,粉末技术。, 21(3), 514 - 514, 2006。
  18. 齐晓波,曾涛,黄文贤,朱建新。“循环流化床立管发育区压降和固含率的试验与预测”,四川大学学报,38(1),49 - 53,2006。
  19. 李勇,张超,朱军。“肺气道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acta mathematica sinica, 32(6): 1127 - 1135, 2006。
  20. Wu B, Briens L, Zhu J,“Two-phase phase Flow system of gas -solid -phase phase Flow”,Chem. Chem. (sci)Eng。中国科学(d辑),19(3),417 - 418,2006。
  21. 齐晓波,黄文祥,朱建新,石云飞。“循环流化床立管中气固两相流动行为相似性的进一步研究”,化工学报。印第安纳州,Eng。, 21(3), 541-547, 2006。
  22. 张超,“静电粉末喷涂过程中粗粉和空气流动的数值研究”,粉末技术。, 164(1), 22- 32,2006。
  23. 张浩,朱军,“气体流速接近零时的气固流动特性”,中国流体工程,4(3-4),2006。
  24. 马文乐1,“基于固体浓度测量的高通量CFB立管的混沌动力学分析”,工程力学,4(3-4),2006。
  25. 徐超,朱军,“气体类型和温度对细颗粒流化的影响”,中国粒子物理学报,4(3-4),114- 126,2006。
  26. 齐晓波,黄文祥,朱建新,石云飞。“喷嘴气体分布器和颗粒特性对循环流化床立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组合效应”,化工学报。Eng。中国大学学报,20(3),325- 330,2006。
  27. 李志强,张超,朱军,“粉末喷涂室空气-颗粒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中国科学(d辑),vol . 43, no . 4, pp . 344 - 346。J.计算方法科学。力学学报,27(3),241 - 241,2006。
  28. 朱建军,“海藻酸盐固定化大豆籽壳过氧化物酶对苯酚的去除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4,29(4):427 - 434。j .化学。Eng。,(2), 39- 44, 2006。
  29. 张超,朱军,“静电微粉涂层与粗粉涂层的数值模拟比较”,静电学报,64(6),335 -354,2006。
  30. 朱建新,“固液循环流化床中酚类物质的连续酶法聚合”,粉末冶金。, 1(2), 31 - 34, 2006。
  31. 黄W-X,朱建新,刘建军,“长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加速长度的综合研究”,化工学报。Eng。&抛光工艺。, 29(10), 1197-1204, 2006。
  32. 陈鹏,赵志龙,尹晓龙,吴传忠,陈勇,朱建新。“木屑颗粒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循环流动特性”,太阳能学报,27(10),1037-1042,2006。
  33. 朱建新,朱建新,朱建新,“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同时去除城市污水中的碳、氮和磷”,环境科学学报,26(3),429 - 434,2006。
  34. 朱建军,王飞,张超,“静电粉末喷涂过程数值模拟模型的验证”,国际电工技术学会。[j] .流体传动与控制,2017,34(5):1 - 8。
  35. 黄W-X,闫安,朱建新,“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的流体动力学和流动发展”,化工学报,2017,47(6):733 - 736。Eng。&抛光工艺。, 30(4), 460-466, 2007。
  36. 罗宝龙,闫东,马玉龙,Barghi S,朱建新,“平行下流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气固传质特性”,化学工程学报。Eng。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
  37. 朱海英,朱建新,李国志,李凤英,“致密气固流化床内部流动结构的详细测量”,粉末技术,2007,正在出版。
  38. 吴本勇,朱建新,吴斌,“立管与沉管的流动动力学和流动结构的比较”,化工学报。Eng。&抛光工艺。, 30(4), 448-459, 2007。
  39. LV P-M,元Z-H,MA L-L,WU C-Z,Chen Y,Zhu J-X。“从生物质空气和氧气/蒸汽气化的富含氢气生产的富含氢气/蒸汽气化器”。可再生能源,32(4),2173-2185,2007。
  40. 齐晓波,张辉,黄文祥,朱建新,石玉峰。“气固悬浮与循环流化床沉降器壁之间的摩擦”。j .化学。印第安纳州,Eng。(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8(7),1685-1690,2007。
  41. 齐晓波,张辉,黄文祥,朱建新。“循环流化床沉降器完全开发区域的固体浓度”。j .化学。Eng。中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1(4),621-626,2007。
  42. 吴斌勇,朱建新,张宏,“基于固体浓度测量的四英寸沉降器的流动动力学”,粉末技术。(4), 1 - 4, 2007。
  43. 王志强,朱建新,“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电阻层析成像研究”,化工学报。Eng。科学。(1)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4),457 - 461,2007。
  44. 齐晓波,张辉,朱建新,“循环流化床沉降器完全开发区域固体浓度”,粉末技术。,出版,2007。
  45. 程勇,吴春南,朱建新,魏峰,金勇,“沉管反应器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粉末技术。,出版,2007。
  46. 齐晓波,黄万喜,朱建新,“气固两相流与柱壁面的摩擦”,化工学报,vol . 43, no . 3, pp . 344 - 346。Eng。,出版,2007。
  47. 马勇,朱建新,“气固两相流流化床(提升管)传热特性研究”,化工学报。Eng。科学。, 55(5), 981-989, 2000。
  48. 王峰,朱建军,王峰,等。J.多相流,26(1),241 - 241,2000。
  49. 郑勇,朱建新,“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流动行为的微观结构”,Can。j .化学。Eng。,(1), 78 -81, 2000。
  50. 朱建新,郑勇,朱建新,等,“(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及其在生物反应器工程中的应用”,Can。j .化学。Eng。,(1), 72 -94, 2000。
  51. 白东,朱建新,“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流动动力学的进一步测量”,粉末冶金技术。(1)、2 - 3,2000。
  52. Zhu J-X, Zhu J-X, Zhu J-X, " the Comparison of solid flux in the Pair of Downer and立管reactor ", Chem。Eng。&抛光工艺。, 23(8), 701-705, 2000。
  53. 郑勇,朱建新,“液-固循环流化床的总压平衡与系统稳定性”,化工学报。Eng。[J],中国科学(d辑),2000,19(2):337 - 341。
  54. 张辉,朱建新,“下流流化床的流体动力学(2):颗粒速度和固体通量分布”,化学学报。Eng。科学。, 55(19), 4367- 4377,2000。
  55. 兰青,朱建新,郑勇,罗志强,“基于液固循环流化床离子交换系统的蛋白质连续回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5):531 - 534。
  56. 朱建新,“沉降反应器中局部固体通量的初步研究”,粉末技术。, 114(2), 96-101, 2001。
  57. 郑勇,朱建新,“液固循环流化床的起始速度”,粉末技术。,(3), 241 - 241, 2001。
  58. 兰青,朱建新,“离子强度对蛋白质在离子交换/亲和吸附剂上吸附平衡特性影响的修正Langmuir模型”,化学学报。Eng。(2)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
  59. 刘卫东,罗克波,朱建新,“高密度气固下流流化床的特性研究”,粉末冶金技术。, 1(1), 27- 35,2001。
  60. 罗克波,刘卫东,朱建新,“气体向上-固体向下逆流流化流动的特性”,粉末冶金技术。, 1 (1), 36- 44,2001
  61. 黄W-X,朱建新,“长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加速长度的实验研究”,化工学报。Eng。9(1): 70 - 76年,2001年。
  62. 朱建新,李国志,秦世忠,李凤英,张辉,杨永林,“一种新型光纤探针直接测量循环流化床颗粒速度”,粉末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 - 8。
  63. 马勇,朱建新,“上、下流循环流化床的传热特性”,化工。Eng。&抛光工艺。, 24(1), 85- 90,2001。
  64. 李家,朱·吉X,Bassi As和Kofman Sh,“使用折叠流化床评估不同牙科材料”,粉末技术,118(3),275-284,2001。
  65. 朱建新,白德,朱建新,“循环流化床立管的径向空隙率变化”,土木工程学报。j .化学。Eng。,(2), 241 - 241, 2001。
  66. Zhu J-X和Manyele SV,“流化床和其他垂直多相流系统的径向流动特性”,Can。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2):429 - 434。
  67. 黄W-X, Shi Y-F, Zhu J-X, " Pressure Gradients and Flow Behaviors of 16m High Gas-Solid提升管",J. Chem。Eng。高等学校学报,15(2),109-114,2001。
  68. 朱建新,张辉,朱建新,“CFB立管与下伏管的流动特性”,石油学报,47(9),2000-2011,2001。
  69. 黄W-X,史云飞,朱建新,“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发育区气固两相向上流动的固相含率”,化工学报。印第安纳州,Eng。, 52(11), 963-968, 2001。
  70. 黄W-X,石云飞,朱建新,“16m高CFB立管中FCC颗粒固含率的研究”,石油化工。, 30(7), 534-537, 2001。
  71. 段文飞,张建宁,黄文祥,石云飞,朱建新,“导数重构方法研究”,四川大学学报,33(5),102-106,2001。
  72. 朱建新,“长通量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的颗粒速度和流动特性”,化工学报。Eng。科学。, 56(18), 5295-5303, 2001。
  73. Parssinen JH和朱J-X,“长,高通循环流化床提升机中的固体浓度和流动开发”,Aiche J.,47(10),2197-2205,2001。
  74. 段文飞,张建宁,黄卫贤,石云飞,朱建新,“微分重构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循环流化床中的应用”,化工。反应中。抛光工艺。, 33(5), 102-106, 2001。
  75. 兰青,朱建新,“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离子交换器对蛋白质的连续回收”,化工学报,48(2),252-261,2002。
  76. 洪俊,朱建新,“管道取向对密相输运的影响(II):倾斜的向上和向下流动”,化学学报。Eng。Commun。,(4), 489- 498, 2002。
  77. 齐晓波,朱建新,史云飞,“长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和轴向发展”,化工学报,2017,47(6):758 - 763。Eng。中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2),168-173,2002。
  78. 兰青,朱建新,“液-固循环流化床离子交换萃取法提取乳清蛋白”,生物技术。& Bioeng。(2),中国科学(d辑),2000。
  79. 郑勇,朱建新,郑勇,郑勇,“循环流化床中固体颗粒的径向流场结构”,化工学报。Eng。中国科学(d辑),19(2),514 - 514,2002。
  80. 周伟伟,石玉峰,黄文喜,于海荣,朱建新,“气固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分析”,石油化工,2017,37(5):457 - 462。和达成。, 20(2), 83- 87,2002。
  81. 朱建新,“高密度高通量CFB提升管中粒子聚集的特性”,化工学报。Eng。刘志强,刘志强,刘志强,等。
  82. 马丽萍,石玉峰,黄文祥,于海荣,朱建新,“循环流化床中固体含率波动信号的多重分形测度分析”,化工学报,2008,47(5):457 - 462。Eng。中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5),496-502,2002。
  83. 马丽萍,石玉峰,黄文喜,于海荣,朱建新,“嵌入窗重构及其在循环流化床混沌分析中的应用”,化工学报,2017,47(6):748 - 754。反应中。抛光工艺。, 18(4), 368-372, 2002。
  84. 黄W-X,潘云龙,朱建新,史云飞,“长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颗粒浓度和流动特性的研究”,化工学报。Eng。中国大学学报,16(6),626-631,2002。
  85. Manyele SV,Khayat Re和Zhu J-X,“使用Chaos分析压力波动的高通量CFB立管动态调查”化学。Eng。Technol。,25(8),801-810,2002。
  86. 严A, Parssinen JH。朱建新,“高通量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入口和出口区域的流动特性”,粉末技术。(1)中国科学(d辑),19(3),514 - 514,2003。
  87. 齐晓波,黄维新,潘云龙,朱建新,石云飞,“循环流化床立管中固体含量与芯环流结构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35(1),43-47,2003。
  88. 李晓霞,石玉峰,黄文祥,于海荣,朱建新,“气固循环流化床固相含率时间序列的预测”,化工学报,2008,47(5):594 - 598。, 3(1), 8-13, 2003。
  89. 吕鹏,常军,熊志平,黄辉,吴超,陈勇,朱建新,“生物质气-蒸汽流化床气化制备富氢气体”,能源与能源,17(3),677-682,2003。
  90. 郑勇,朱建新,“液固循环流化床中流体速度的径向分布”,中国科学(d辑)。j .化学。反应中。1(1), 1 - 8, 2003年。
  91. 朱建平,陈志强,陈志强,“循环流化床降凝剂的研究”,粉末冶金。(1), 1 - 4, 2003。
  92. 吕培民,常军,傅勇,王天军,陈勇,朱军,“生物质制氢的实验研究”。过程工程。, 3(5), 464- 474, 2003。
  93. 朱建平,王志强,王志强,“循环流化床立管与沉管的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化学。反应堆中。, 1(51), 1-14, 2003。
  94. MA L-P,SHI Y-F,黄W-X,YU H-R和朱j-X,“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分析”,J.Chem。IND。ENG。,54(5),619-624,2003。
  95. 张浩,朱建新,“基于固体浓度信号的循环流化床沉降反应器微观流动结构分析”,《中国机械工程》,vol . 21, no . 2, pp . 344 - 346。j .化学。反应中。, 1(55), 1-17, 2003。
  96. 李晓霞,史云飞,黄w - x,齐x - b,于海荣,朱建新,“基于混沌和神经网络的循环流化床立管固含率时间序列生成的非线性模型”,化工学报。Eng。中国大学学报,17(5),580- 584,2003。
  97. 王天军,常军,朱军,“生物质合成二甲基醚”。化学。印第安纳州,Eng。进展,22(11),1156-1159,2003。
  98. 王天军,常军,吕丕民,朱建新,“生物质单步合成二甲醚”,煤炭转化,26(4),21- 25,2003。
  99. 马丽萍,石玉峰,黄文祥,于海荣,朱建新,“嵌入窗及其在循环流化床脉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昆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抛光工艺。, 28(5), 119- 123,2003。
  100. 严亚杰,朱建新,王志强,王志强,双立管系统中固体含率分布的影响因素,化学学报。Eng。&抛光工艺。, 27(4), 429-434, 2004。
  101. 吕平,常军,王涛,傅莹,陈勇,朱军,生物质催化气化生产富氢气体,能源与燃料。, 18(1), 228- 233,2004。
  102. 李旭,石玉峰,黄卫新,于辉,朱建新,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特性的非线性分析,化工学报。印第安纳州,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6(2):457 - 461。
  103. MA L-P,Shi Y-F,黄W-X,Yu H-R,Zhu J-X,降低压力波动信号在循环流化床中的降低噪声研究。ENG。,32(1),28-33,2004。
  104. 段晓平,齐晓波,黄文贤,林海波,朱建新。循环流化床立管中粗颗粒的局部固体浓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36(2),46-50,2004。
  105. 王天军,常军,朱建新,傅莹,生物质气化转化合成气合成二甲醚的研究,燃料化学学报。Chem.Tech。32(3), 2004。
  106. 吕鹏,王涛,常军,吴传志,陈勇,朱军,生物质气-蒸汽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生物资源学报。,(1), 95-101, 2004。
  107. 严安,朱建军,提升管反应器的放大效应(1),固体颗粒浓度分布和流动特性,化工学报,43(19),1405 - 1405,2004。
  108. 崔Y;陨石G;朱建军,好氧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碳性能研究,环境科学学报。抛光工艺。,: 25(6), 699- 712,2004。
  109. Xu C, Zhu J ., Prepar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high - dispersion Metal-supported Catalysts for Carbon Nanotube Synthesis .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工程学报),15,1671-1681,2004。
  110. 吕鹏,常军,傅勇,王涛,吴传志,陈勇,朱军,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研究,太阳能学报。, 25(6), 769-775, 2004。
  111. 朱建军,林昌俊,“气体流化床中管道磨损的实验研究”,化工学报。Eng。科学。, 45(4), 1003-1015, 1990。
  112. 朱建军,林世杰,王志强,“气体流化床管道磨损研究-ⅱ。鼓泡和段塞流化床的低速冲击侵蚀和半经验模型”,化学。Eng。科学。, 46(4), 1151-1156, 1991。
  113. 白德荣,金勇,于志强,朱建新,“快速流化床截面平均空隙率的轴向分布”,粉末技术。, 1(1), 51- 58,1992。
  114. 杨永林,金军,于志强,朱建新,毕海涛,“循环流化床的局部滑移行为”,中国科学:技术科学,vol . 31, no . 2, pp . 344 - 346。爵士。, 89(2), 81-90, 1993。
  115. 毕海涛,朱建新,“循环流化床的静态不稳定性分析和高密度立管的概念”,AIChE J., 39(8), 1272- 1280,1993。
  116. 毕海涛,朱建新,“垂直气动系统的节流类型”,国际。J.流体力学与工程学报,19(6),1057 - 1062,1993。
  117. 何永林,林世杰,朱建新,秦世忠,“喷流床孔隙度剖面的测量”,Can。j .化学。Eng。,(2), 229-234, 1994。
  118. Zhou J, Grace JR ., Qin S ., lin CJ ., Zhu J .,“formation of liquid Fluidized Bed of Square -横截面的空隙率”,Chem. Chem. (sci)Eng。科学。, 49(19), 3217-3226, 1994。
  119. 朱建新,朱建新,朱建新,“间歇式和连续式流化床干燥机的建模与模拟”,干燥。抛光工艺。, 13(1-2), 1-28, 1995。
  120. 毕海涛,朱建新,“气固两相流流化床的相变特性”,化工学报。Eng。《中国科学院院刊》,12(2),514 - 514,1995。
  121. Bi HT,Grace JR和Zhu J-X,“压力波的传播和强制振动在气固流化床中的影响及其对局部流体动力学诊断的影响”,粉末技术,82(3),239-253,1995。
  122. 陈志强,陈志强,朱建军,“循环流化床中沥青和焦炭的燃烧特性”,燃料化学学报,31(10),1415-1423,1995。
  123. 张建平,朱建新,“气液流化床的最小流体流化速度”,化工。Eng。《自然》,33(3),337 -353,1995。
  124. 陈志强,朱建军,陈志强,“循环流化床中膜管的局部传热、固相浓度和侵蚀”,工程热物理学报,vol . 32, no . 1, no . 2J.热质传递。, 38(13), 2403-2410, 1995。
  125. 朱建新,毕H-T,“低密度与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的区别”,Can。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5):641 -649,1995。
  126. 朱建新,于志强,金勇,朱建新,朱建新,“平行下流式循环流化床(Downer)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中国给水排水,vol . 43, no . 4, pp . 344 - 346。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5):457 - 461。
  127. 朱建新,林志强,“气固两相流态化的流体动力学”,中国,vol . 32, no . 1, no . 1, no . 1, no . 1, no . 1J.多相流,21(增刊),141- 143,1995。
  128. 白德仁,朱建新,金勇,于志强,“垂直向上流动气固悬浮液内部再循环流动结构,第一部分:岩心-环空模型”,粉末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2):457 - 461。
  129. 白德仁,朱建新,金勇,于志强,“垂直向上流动气固悬浮液内部再循环流动结构,第二部分:流动结构预测”,粉末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2):457 - 461。
  130. 梁文刚,朱建新,金勇,于志强,王志伟,周军,“液固循环流化床中流动结构的径向不均匀性”,化工学报。Eng。科学。, 51(10), 2001-2010, 1996。
  131. 朱建新,魏飞,杨永林,“气固两相流下流流化床(沉降器)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化工。反应中。&抛光工艺。, 12(2), 214-224, 1996。
  132. Liang W-G, Jin Y, Yu Z-Q, Wang Z-W, Zhu J- x, Chen J,“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mixed Properties in High - speed Liquid-Solid Loop Reactor”,Chem. Chem. (sci)Eng。(3)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3. 朱建新,魏峰,“气固下流式反应器中气体和固体的流动结构”,化工学报。反应中。&抛光工艺。, 12(3), 233 -335, 1996。
  134. 李娥,朱建新,马伯格,“生物传感器在环境与生物过程监测与控制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生物技术。34(1),9-22,1996。
  135. 魏飞,朱建新,“气固两相流流化床中气体和固体的混合”,化工学报。反应中。&抛光工艺。, 12(4), 429-437, 1996。
  136. 魏飞,朱建新,“流动方向对气固两相轴向扩散的影响”,化学工程学报。Eng。(3)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7. 朱建新,朱建新,朱建新,“气动输送管道压差波动的影响研究”,机械工程学报。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9(6):641 - 646,1996。
  138. 梁文刚,张少林,朱建新,于志强,金勇,王志伟,“液固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粉末技术。,(2), 95-102, 1997。
  139. 杨玉龙,朱建新,“气固两相流反应器中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化工学报。反应中。&抛光工艺。, 13(1), 98-112, 1997。
  140. 洪俊,朱建新,“管道取向对密相输运的影响I:倾斜向上流动的临界角度”,粉末冶金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2):429 - 434。
  141. 朱建新,洪俊,“喷动床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化工。反应中。&抛光工艺。, 13(2), 207- 230,1997。
  142. Issangya,白D,优雅小,Lim KS和朱j x,“流动行为的立管高密度循环流化床”,AIChE计算机协会。爵士。, 93(317), 25- 30,1997。
  143. Liang W-G, Zhu J-X,“the核心-环空模型for the Radial Flow Structure of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LSCFB)”,Chem. (sci)Eng。[J]。
  144. 白丹,朱建新,朱建新,“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的总压平衡分析”,工业工程。化学。中国科学(d辑),36(9),398 - 398,1997。
  145. 朱建新,周永明,“环型内件循环流化床的径向和轴向空隙率分布”,化工学报。Eng。日本。, 30(5), 928-937, 1997。
  146. 梁W-G,朱建新,“径向流动不均匀性对液固循环流化床(LSCFB)反应器中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工业工程。化学。中国科学(d辑),36(11),451 - 458,1997。
  147. 白德仁,朱建新,金勇,于志强,“催化裂化提升管再生的新型设计与模拟”,工业工程,化学。引用本文: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
  148. 白德仁,朱建新,金勇,于志强,“催化裂化催化剂在提升管再生装置中的再生模拟”,化工。Eng。(1)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
  149. 杨永林,朱建新,尹勇,余志强,“顺流式下流循环流化床(Downer)的研究与模拟”,化工。Eng。Commun。1998年。
  150. 焦世勇,朱建新,朱建新,“废塑料油在Downer反应器中热裂解的研究与模拟”,化工学报。Eng。(1)《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51. 朱建新,李恩,朱建新,“碳浆介导的薄膜生物传感器在蜂蜜中的应用”,中国食品科学。, 31(2), 119- 127,1998。
  152. 张浩,庄士敦PJ,朱建新,de Lasa HI, Bergougnou MA,“一种新型光纤浓度探头标定方法”,粉末技术。, 1(3), 2-3, 1998。
  153. 马云龙,朱建新,“共流下流式流化床(Downer)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化工学报。Eng。科学。, 54(1), 41- 50,1999。
  154. 张志强,朱建军,张志强,“颗粒形状对滤膜通量的影响”,膜科学与技术。[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1):1- 7。
  155. 朱建新,马云龙,张浩,“压下反应器分布区域的气固混合”,化学。Eng。陈志强,陈志强,陈志强,1999。
  156. 朱建军,“流态化流化床入口区轴向流动结构的研究——分布器设计的影响”,化工学报。Eng。科学。, 54(13-14), 2161-2173, 1999。
  157. 马云龙,朱建新,“基于传热特性的下流式反应器分布器设计研究”,化工学报。Eng。(2)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
  158. 卜建军,朱建新,“环型内件对循环流化床轴向压力分布的影响”,Can。j .化学。Eng。,(1), 77 -34, 1999。
  159. 张浩,朱建新,马伯古,“气固两相流流化床的流动特性研究”,Can。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2):429 - 434。
  160. 郑勇,朱建新,温建忠,郑勇,“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的轴向流体力学特性”,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 43, no . 3, pp . 441 - 446。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2):429 - 434。
  161. 白德荣,朱建新,“基于压力波动的C、A、B族颗粒气体流化床的表征”,Can。j .化学。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7(2):429 - 434,1999。
  162. 张海涛,朱建军,张海涛,“分布器设计对沉降反应器内流场发展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7),1587-1592,1999。
  163. Liu J, Grace JR, Bi HT, Morikawa H, Zhu J- x,“Gas Dispersion in Fast fluidiization and Dense Suspension Upflow”,Chem. Chem. (sci)Eng。科学。, 54(22), 5441-5449, 1999。
  164. 白丁,毕海涛,朱建新,李国华,“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悬浮粒子的密度”,化工学报。Eng。科学。, 54(22), 5451-5460, 1999。
  165. 张浩,朱建新,马伯古,“下流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1):固体颗粒浓度分布和压力梯度分布”,化工学报,vol . 43, no . 1, pp . 441 - 446。Eng。科学。, 54(22), 5461-5470, 1999。
  166. 朱建新,毕海涛,朱建新,“高密度循环流化床的研究”,中华人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5(3),421 - 424,1999。
  167. 朱建新,“阴离子交换树脂颗粒吸附蛋白质的动力学模型”,生物工程学报。Bioeng。[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6(6):643 - 648。

会议论文

  1. 金勇,王志伟,朱建新,于志强,“流化床间颗粒流动的研究”,《流体化》,85 -科技,主编。郭M,国D,科学出版社,北京,172-183,1985。
  2. 朱建军,“流态化过程中颗粒对管道的影响”,《流体力学》,第6卷,第1期。JR Grace, LW Shemilt和MA Bergougnou,工程基金会,纽约,第613-620页,1989。
  3. 郑志荣,朱军,郑志荣,“基于彩色频闪成像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颗粒运动”,流体力学与工程学报,第7卷,第1期。O Potter and D Nickli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New York, pp 781-789, 1992。
  4. 郑志荣,朱建新,“快速变换颜色高速摄影在冷模型循环流化床中的应用”,第20届高速摄影与光子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台北,1992年9月。
  5. 毕海涛,朱军,金永新,于志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的聚集形式”,第六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武汉,pp 162-167, 1993年10月。
  6. 何勇,林志杰,朱建新,秦世忠,“喷流床的空隙率分布”,第六届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163 -173页,1993年10月。
  7. 朱军,魏峰,“Downer Reactor和其他类型的短接触反应器的最新发展”,流化第八卷,编。JF Large和C Laguerie,工程基金会,纽约,pp 501-510, 1996。
  8. 朱建新,周永明,魏峰,“内部结构对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循环流化床技术,vol . 43, no . 2, pp . 461 - 466。郭M,李俊,科学出版社,北京,569-574,1997。
  9. 杨志强,王志强,王志强,“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含率分布的数值模拟”,循环流化床技术,vol . 43, no . 4, pp . 441 - 446。郭M,李俊,科学出版社,北京,pp 60-65, 1997。
  10. 朱建军,刘建军,刘建军,“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颗粒流场的分布规律”,流体力学与工程学报,vol . 32, no . 1, no . 2, pp . 344 - 346。范和诺尔顿,工程基金会,纽约,pp 197- 204,1998。
  11. 马云龙,朱建新,“共流下流式流化床(Downer)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流化IX,编辑。范和诺尔顿,工程基金会,纽约,pp 445- 452,1998。
  12. 白丹瑞,朱建新,“Geldart分类法中C族粉末的识别方法”,第三届世界粒子技术大会,论文第211号,化学工程学会,1998(英国布来敦,1998年7月7-9日)。
  13. 郑勇,朱建新,温俊,马志强,“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的流体力学行为”,循环流化床技术VI,编辑,J Werther(德国化学工程学会),台北,pp 59-64, 1999。
  14. 朱建新,张浩,马勇,马军,“下流流化床入口区域的流动特性”,循环流化床技术VI,编。李志强,李志强(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化学工程分会),台北,pp 173-178, 1999。
  15. 刘军,毕海涛,朱建新,“高密度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的气体混合”,循环流化床技术VI,编。李晓东,李晓东(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化学工程分会),上海,1999。
  16. 严爱军,“高通量长提升管的流场发展”,流化技术,主编。郭志强、李俊、杨伟昌,土木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89年。
  17. Yan A-J,PärssinenJH,程Y和朱茹,“循环流化床的操作”,循环流化床VII,EDS。J. R. Grace, J. Zhu, H. I. de Lasa, Can。化学工程学会,渥太华,PP 295-302,2002。
  18. 严爱军,“高通量流动下微观和宏观流动结构的相互关系”,循环流化床VII,编著。J. R. Grace, J. Zhu, H. I. de Lasa, Can。化学工程学会,台北,pp 357- 364,2002。
  19. 吕平,常军,熊志雄,吴超,陈勇,朱军,“生物质制氢潜力”,2003年国际会议论文集。《能源与环境》,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pp 215- 2203,2003。
  20. 李志强,张超,朱军,“粉末喷涂系统的数值模拟”,计算机工程与应用,vol . 23, no . 3, pp . 531 - 534, 2003。
  21. 马丽萍,石玉峰,黄文祥,于海荣,朱建新,“循环流化床压力波动信号的间歇分析”,流化技术,2003,科技导刊,Horio Horio, pp . 124- 130,2003。
  22. 朱辉,朱军,“双提升管催化裂化颗粒流场的比较”,流化技术,主编。U. Arena, R. Chirone, M. Miccio和P. Salatino,工程基金会,纽约,第387-394页,2004。
  23. 徐春成,朱军,“细颗粒流化-机械振动/声振动的影响”,流化研究,vol . 11, no . 1, no . 2U. Arena, R. Chirone, M. Miccio和P. Salatino,工程基金会,纽约,第627-634页,2004。
  24. 陈志强,朱建军,陈志强,“提升管和下降管循环流化床的预测模型研究——在催化裂化中的应用”,流体力学与工程学报,vol . 21, no . 2, pp . 344 - 346。U. Arena, R. Chirone, M. Miccio和P. Salatino,工程基金会,纽约,579-586页,2004。
  25. 张超,朱军,“基于数值模拟和模拟的静电粉末涂层工艺参数研究”,计算流体力学-第12届加拿大CFD学会年会,主编。陈淑芬,陈淑芬,加拿大CFD学会,渥太华,pp 460-467, 2004。
  26. 朱军,“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循环流化床技术与应用》第8期,第2卷,第1期。学术出版社,第41-55页,2005。
  27. 齐晓波,朱军,黄维新,石玉峰,“含FCC和砂颗粒的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循环流化床技术第八卷,第8期,编。学术出版社,pp 167-173, 2005。
  28. 朱建军,“循环流化床立管的底部和出口固体含率”,《循环流化床技术》,第8卷,第2期,第1期。学术出版社,pp 209-215, 2005。
  29. 严安,朱军,“提升管反应器的放大效应”,循环流化床技术,第八卷,第8期,编。学术出版社,pp 275-282, 2005。
  30. 吴斌,程勇,朱军,“高密度沉降器中气固悬浮流动特性的分析”,循环流化床技术VIII, ed. K. Cen, Int. (ei)学术出版社,2005年,第704-711页。
  31. Trivedi UJ,Bassi As和朱J,“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一种有吸引力的固定的生物反应器系统,以治疗酚醛污染物”,循环流化床技术VIII,ED。K. CEN,INT。学术出版商,杭州,PP 762-769,2005年。
  32. 陈鹏,赵志,吴超,朱军,陈勇,“生物质在循环流化床中的气化研究”,循环流化床技术VIII, ed. K. Cen, Int。学术出版社,2005年,pp 507-514。
  33. 朱建平,“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低氧磷的吸收”,第九届环境工程专业学术会议,第33届国际学术年会。土木工程学会会议,出版社,加拿大多伦多,2005年6月2-4日。
  34. 李志宁,张超,朱军,“粉末喷涂系统中空气-颗粒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第5届国际学术会议。计算机协会。关于多相流、热质传递和能量转换的研究,中国,西安,论文第340期,2005年7月3-6日。
  35. 朱建军,“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生物营养物的去除”,环境科学与技术。《尖端技术研究》,2005年第78届国际技术研讨会,北京,北京,2005年10月29日- 11月2日。
  36. Trivedi U J,Bassi A和Zhu J-X,“液体固体循环流化床:固定化酶生物反应器系统治疗酚类废物”。苏格兰化学工程大会第七届世界大会。催化与反应工程,2005。
  37. 詹华,张超,朱建新,李新民,“液固循环流化床内流动的数值分析”。2006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加拿大卡尔加里,2006年5月21-24日。
  38. 朱海英,朱建新,“湍流流化的详细研究”。流化十二,eds。Bi H-T, Berruti F,和Pugsley T,工程基金会,温哥华,87-94页,2007年5月13-17日。
  39. 齐晓波,黄卫新,朱建新,石云飞,“气固悬浮与循环流化床沉降器的摩擦”。流化十二,eds。Bi H-T, Berruti F,和Pugsley T,工程基金会,温哥华,pp 95-102, 2007年5月13-17日。

water-and-waste-flyer杂志传单